中新网香港12月8日电 (记者 魏华都)一连两天的亚洲知识产权营商论坛8日继续在港举行,在题为“大湾区生物医药知识产权的合作与竞争”分论坛上,多名内地与香港官员及业界人士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知识产权的最新发展、强化粤港澳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协同机制等议题。
据悉,该分论坛由香港贸易发展局和广州开发区知识城国际知识产权促进会主办,生物岛实验室协办。
出席论坛的嘉宾参与讨论环节。主办方供图
会上,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助理署长刘国强表示,香港近年来积极推动生物医药及生命科技领域的创业、融资和区域合作,相信在大湾区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未来能够为“健康中国”战略作出香港贡献。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蓝伟宁提到,本次活动意义非凡,通过交流互动,进一步加强地方与世界各地知识产权界的合作和交流,掌握国际知识产权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有利于提升广州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推动广州对标国际一流湾区,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同时为大湾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实验室微纳技术研发创新中心负责人赵蒙发表题为“生命科学高端装备的创新转化”主旨演讲,深入探讨生命科学高端装备的发展趋势、核心问题、转化路径及其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他指出,生命科学高端装备的创新与转化具有多元化和多方合作的特点,强调各方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以更好地推动该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圆桌沙龙环节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田帅、生物岛实验室科研与成果转化部部长李中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及知识转移服务处处长徐仲锳、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张志栋,以及天使投资基金会主席沈伟铨,就大湾区跨境科技创新与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等交流意见。(完)
中新网吉林12月8日电 (记者 石洪宇)记者8日从吉林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今年已有10941名高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工作,其中四成以上就职于工业企业,人才“补能”助力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化工城”,上下游相关工业类企业众多。近些年,当地的医药、电子、化纤、航空等板块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吉林市官方介绍,当地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择吉、留吉就业工程,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筑牢人才基石。
吉林市人才服务中心创业指导科科长刘翰坤介绍,今年已密集举办各类人才招募活动398场次。摸排66家企业人才需求并助企引才近千人,通过媒体平台发布人才需求职位4800余个(次)。
据了解,吉林市的大型工业企业、科技型企业对年轻的求职者颇具吸引力。刘翰坤介绍,当地紧盯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精准引进急需或实用型青年人才。截至目前,已累计征集吉林化纤、瑞尔康科技、华微电子等重点企业1.77万个岗位信息。
此外,吉林航空维修、吉林建龙钢铁、吉林化纤等企业的技术研发、行政管理等岗位也受到年轻人的关注。
另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吉林市为61家见习单位的449名见习生发放就业见习补贴270余万元;为9家优秀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落实扶持资金90万元;为近2000名2024届驻市高校、中职院校(技工院校)学生申报求职创业补贴近200万元。此外,当地针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还根据不同需求开展促就业跟踪服务。(完) 【编辑:刘阳禾】